中国传统服饰之商周

中国传统服饰在历史的长河中,经历了无数的演变与发展。商周时期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阶段,其服饰文化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成就。商周时期的服饰不仅是社会地位的象征,更是古代中国深厚文化内涵的体现。

中国传统服饰之商周 

一、总体特点

1、商周时代的服饰,主要是上身穿衣,衣领开向右边;下身穿裳,“裳”即裙。腰部束有宽边的腰带,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“韍”,用来遮蔽膝盖,又称蔽膝。

2、商代服饰不论尊卑和男女,都采用上下两段的形制,后世称服装为“衣裳”,便是源自于此。而周朝保持了上衣下裳的形制,但款式相对宽松。

 

二、男士服饰

1、商代:上衣短小,下裳为裙。服饰材料多样,包括丝、麻、皮等。颜色华丽,以暖色为多,尤其以黄红为主,间有棕色和褐色。贵族的礼服上衣多采用青、赤、黄等纯正之色,下裳多用间色。同时,男士头发编辫,冠帽多样。

2、周代:冕服是祭祀用的重要礼服,象征权威和身份。元端是正式的上衣,帝王和士大夫穿用。深衣也流行于周代,特点是交领、大袖,颜色和纹饰充满楚国风格。此外,周朝的鞋子有舄和屦两种,颜色与下裳相配。周代男子服饰的衣袖有大小两式,领子通用矩领,腰间系带,有的在带上挂玉制饰物。腰带主要有两种:一种以丝织物制成,叫“大带”或“绅带”;另一种以皮革制成,叫“革带”。

 

三、女士服饰

1、商代:女士长发髻或卷发,服饰同样色彩丰富,纹饰多样。

2、周代:禕衣为王后从王祭先王的俸祭服;褕翟为王后从王祭先公和侯伯夫人助君祭服;阙翟为王后助天子祭群小神和子男夫人从君祭宗庙祭服;鞠衣为王后率领命妇祭蚕神告桑的礼服,亦为诸候之妻从夫助君祭宗庙的祭服;展衣又称襢衣,为王后礼见王及宴宾客的礼服,亦是卿大夫之妻从夫助君祭宗庙的祭服;禄衣为王后燕居时的常服,亦为士之妻从夫助祭的祭服;纯衣为贵族之女的嫁衣。

 

四、服饰文化与工艺

1、配饰:商周时期,玉佩是贵族身份的象征,统治者甚至制定了一整套的玉佩制度来区别阶级和等级。玉佩的形式多样,一般是把玉雕琢成各种小动物形象,玉鱼便是常见的一种。

2、纺织工艺:商周时期的纺织工艺已经相当发达,能够织造出各种精美的纹饰和图案,如云纹、雷纹、几何纹等。周代纺织工艺进一步进步,织物更加精致。

 

中国传统服饰在商周时期的演变,展示了这一时期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艺术魅力。商周时期的服饰不仅在款式和材质上具有独特性,更重要的是,它们所承载的文化和象征意义,使得这一时期的服饰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。